短視頻如何賺錢?papi醬們是這樣賺錢的。

2016年,網名為『papi醬』的中戲研究生薑逸磊通過變音配音的系列短視頻迅速走紅,短期內其節目的廣告價格甚至上升到了2200萬。

在那之後,辦公室小野、李子柒、大胃王密子君等不同類型的短視頻網紅紛紛湧現。

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幾大視頻平臺都建立了開放平臺,短視頻創業一時間蔚然成風。

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吐槽大會』、『奇葩說』等網路視頻平臺的自制綜藝節目,也會有意推出節目的剪切片段,以短視頻的方式加入到社交平臺的傳播中。

視頻行業的賺錢能力從何而來?我想賺錢該怎麼做?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妨一讀YouTube首席商務官、Netflix前內容副總裁羅伯特·金奇爾的《訂閱:數字時代的商業賺錢路徑》。

今年夏天,中國網路視頻行業終於迎來了付費會員的爆炸式增長。

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愛奇藝訂閱會員規模達到8070萬,同比激增89%。

會員服務收入首次超過在線廣告收入,成為公司的營收頂梁柱。

騰訊視頻訂購用戶數達8200萬,同比增長79%,從2017年9月4300萬的行業歷史紀錄到如今8200萬的急速增長再一次證明,用戶對於優質內容付費意願非常強烈,『內容訂閱』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

在我們熟悉的網劇中,愛奇藝《延禧攻略》、騰訊《創造101》等爆款內容是收割會員的主要推動力,優質內容驅動了會員服務營收的強勁增長,視頻行業或許正迎來一個新的盈利拐點:訂閱。

大家都知道,如今視頻行業風頭正盛,但如何流量賺錢還是一個尚待具象的問題,尤其是短視頻行業的流量賺錢更是陷入困局。

那麼,到底是什麼如此吸引用戶改變了多年來吃『免費午餐』的看視頻習慣,舍得花錢為自己充個會員?如何讓用戶的自我選擇成為你的賺錢路徑?成為了內容創業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全球數字媒體的領軍者和標桿,YouTube和Netflix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極大關注。

尤其對於國內視頻網站來說,YouTube的商業策略和賺錢模式更是最佳的『借鑒』對象。

01

幫助優質創業者更好賺錢

最近國內,越來越多的平臺意識到內容創作者和網紅的價值,與網紅分成。

根據去年8月的數據,花椒直播、一直播及易直播平臺與主播的分成比例為7:3,映客的主播收益分成比例約為三成,哈你直播約為四成。

今日頭條甚至曾宣佈,要拿出10億元補貼算視頻創作者。

為什麼這些平臺都願意給創造者付費呢?

因為所有新媒體公司都會面臨同樣一個問題:如何提供能夠吸引受眾的內容?無論你做的是部落格、雜志、電視網路,還是視頻流媒體服務,這都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YouTube很早就意識到,隻有培育並留住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和網紅,才能獲得更多的流量,因此YouTube在網紅經濟方面總是快人一步。

2007年,YouTube率先推出『合作夥伴計劃』,幫助視頻創作者增加瀏覽人數,通過廣告賺錢。

據YouTube官方部落格透露,就在去年,前100家廣告商,將其投資在YouTube廣告上的經費增加50%。

為了持續推出優質內容,YouTube會將廣告收入的55%分享給內容創造者。

但網紅們好像覺得不太夠,除了硬廣,網紅也會繞開社交媒體,直接跟商家用其他方式合作,比如拍攝廣告類視頻、產品植入、促銷和贊助等。

但顯然YouTube並沒有很介意,因為關鍵是網紅們要把自身作為主要發佈平臺。

這種YouTube 的收入分成體系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是,它解放了網路內容創作者這個職業。

每個月,他們都會將收入分成打到全世界數百萬創作者的賬戶中。

這些收入能幫助每一位視頻創業者開展他的事業,它將視頻創作從一個愛好轉變為一門生意。

從前,隻有少數人脈很廣或者非常幸運的人才能進軍娛樂行業;現在,幾乎任何人都有機會走上這條道路。

去年今日頭條引入了粉絲分發之後,創作者更加關心粉絲價值,更加關注長期價值。

最近今日頭條新任CEO陳林表示,平臺上粉絲生態逐漸繁榮,已經出現了不少百萬粉絲以上的賬號。

種子已經生根發芽,長出了茂盛的森林。

02

放大內容粘性和影響力

有了充足的資金之後,創作者就能加大對視頻質量的投入,吸引更多粉絲訂閱,圍繞積極心態和共同愛好來建立社區。

創作者在這裡發佈內容,用戶這裡消費信息,創作者與用戶建立聯系,持續產生互動。

不僅如此,用戶還常常被創作者的內容所吸引和打動,並且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閱讀、觀看之外的服務需求,比如想要購買視頻裡出現的衣服,想要看文章裡提到的電影,想要去圖片裡出現的景點度假等等。

盡管外界一直在談論90後年輕人如何孤僻,如何沉迷網路不善社交,但是他們已經在網路上創造了一個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他們不隻是內容的消費者,更是以社區成員的身份融入其中。

他們的評論、文字、畫作和熱情已經對大眾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YouTube就是一個讓創作者和粉絲建立緊密聯系的地方。

這些粉絲在這裡不隻是為了尋找娛樂,他們是在尋找自己的『同類』,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地方。

了解到這種魅力以及它對創作者的影響之後,YouTube向平臺上擁有大批粉絲的創作者投資,幫助他們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同時邀請了一些本來就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加入——咖位就像國內的李誕和俞敏洪,代表不同的聲音。

我們把這些頻道稱為『原創頻道』,YouTube 為此投入了1 億美元的巨款,希望它們可以提供一些不同於主流網路視頻的專業內容。

這些名人頻道其實未能很好地在YouTube 上立足,因為這些名人顯然不會把自己的創作重心放在這裡,他們對YouTube 的投入更像是一個試驗項目,但是在這些大人物的宣傳帶領下,YouTube誕生了很多百萬級『原創頻道』專業內容。

這個項目使廣告主更重視這個平臺,為YouTube帶來了更多的收入,他們把這些資金重新投入到平臺的發展上,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圈。

如果你也是創業者,依靠單一的流量分成賺錢明顯不是長久之計,你肯定需要一個YouTube這樣,支持專業頻道持續產出內容的平臺。

03

提高平臺生態標準

我們平時會看到,有的營銷號為了花最少的成本吸引流量,可能會抄襲或者直接盜取別人的內容。

原創作者辛辛苦苦嘔心瀝血的創作,就這樣,被他人拿去換流量賣廣告了。

類似情況,在YouTube上也有發生。

YouTube去年宣佈了新規定,隻有頻道的視頻內容觀看量達到1萬次,它才會在這些頻道上面投放廣告。

這是希望遏制一些人通過盜取其他來源的內容,從YouTube網站上賺錢的行為。

盡管有些人擔心小型創作者會因YouTube的限制而利益受損,但1萬次觀看量的門檻很低,不會給任何以視頻頻道謀生的人帶來傷害。

YouTube必須維護自身形象,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創業者穩定的收入。

此外,社交網路的基礎架構決定它總是在追求更多,更多點擊、更多觀看量、更多點贊、更多分享。

相比起能帶來有趣觀點或精神啟發的內容,廣告更偏好那些滿足人們最底層情感的內容,比如震驚、幸災樂禍、性興奮,以及對可愛事物的喜愛。

『美味』和『營養』內容之間的對立也一直存在於YouTube。

經過大量內部討論後,YouTube決定將內容推薦算法的排序依據從觀看次數調整為觀看時長。

觀眾願意為某個視頻投入的時間能很好地反映其內容的價值,而觀看量很容易會被標題誘導的點擊抬高,觀看量高的內容並不一定是觀眾喜歡的。

在剛開始按照觀看時長調整推薦算法的那天,整體觀看量一下子下跌了接近20%,但在暴跌的背後,他們發現YouTube 的觀眾數量並沒有減少,而且觀看時長反而增加了。

這次調整達到了它應有的效果:觀眾整體觀看時長的提升,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在YouTube上花費更多的時間。

幸好在網路視頻的世界裡,大多數觀眾還是有自己的獨特口味,他們會訂閱多種不同的有趣內容。

《訂閱:數字時代的商業賺錢路徑》

羅伯特•金奇爾《Robert Kyncl》

YouTube 首席商務官,先後供職於三家當代極具創新精神的媒體公司:HBO、Netflix 以及現在的YouTube。

曾任Netflix 內容副總裁,負責電視節目和電影的內容采購工作,現在負責YouTube 的銷售、市場拓展和合作夥伴業務等。

馬尼•佩伊萬《Maany Peyvan》

google公司首席文案之一,負責為YouTube 創作評論和社交媒體內容。

他曾經在奧巴馬政府擔任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首席講稿撰寫人。

訂閱服務已經成為移動經濟時代的主要商業模式

YouTube首席商務官、Netflix前內容副總裁

深度披露兩大數字媒體的增長秘密和運營策略

Netflix創始人兼CEO裡德•黑斯廷斯領銜推薦

互聯網運營、內容創作者的案頭書

數據顯示,年輕人現在每天看視頻的時間已經超過電視。

YouTube 平臺每天的視頻觀看總時長超過10 億小時,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數字視頻牢牢占據著人們的注意力。

數字時代如何實現創意賺錢?視頻平臺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認知和廣告號召力?想要在這個龐大的媒體生態中占據流量入口,你需要先了解YouTube。

在過去的10年裡,互聯網視頻平臺YouTube已經像60多年前的電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一樣,深刻地改變了媒體和娛樂產業。

長期以來,媒體行業主要依賴三種收入來源:廣告、交易和訂閱。

而訂閱服務在智能手機的推動下得到了迅猛發展,已經成為移動經濟的主導商業模式。

YouTube 作為訂閱模式的探索者,如何推動內容創新,視頻分發的邏輯是什麼,如何增加訂閱,如何取悅廣告主又不讓粉絲反感?這本書是了解數字時代新型商業模式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