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資營銷越來越不賺錢,如何自救?

賺錢沒賺錢還不能看眼下,但至少是一種出路,變革期首先是先生存再發展,然後上位。

有經銷商這樣說,我並不喜歡農資電商,但是,你不做,別人就來做了,這是個趨勢,即使不喜歡也要做出改變。

原地踏步的傳統農資營銷

農資越來越難做了,錢越來越難賺了,幾乎每年農資經銷商人都在感嘆,『難』成為農資行業的一種普遍旋律。

從上至下,無論是企業,經銷商、代理商還是零售商都在面臨著農資變革給予的被動『大考』。

其實大多時候是農資經銷人自己的『畫地為牢』,走不出固有的農資營銷模式,隻在原地踏步,固守傳統,不知求變。

過去的黃金十年已然被『變』稀釋殆盡,但很多農資經銷人還活在做著數錢的暴利時光裡難以自拔。

農資為什麼越來越難做,究其原因。

主要歸結於以下幾個原因:

降價送貨不要錢,也搞不定客戶

我們的業績常年沒有增長,整體銷量在下滑。

曾經我們很厲害,曾經我們一年賺多少錢,那時候卸貨都卸不及,可那都已是曾經,現實情況是每年都在下滑。

所有的方法都用了,就是不好賣。

不要錢也幹了,送貨也幹了,請他們喝酒也幹了,我們該幹的都幹了,不該幹的也幹了。

這樣農民也不說我們好,現在賣肥料誰還說送貨,直接幫農民播到地裡——就算我們做到這樣也沒有撈到錢,銷量也沒有提升。

所以我們要談發展,下一步怎麼辦?

再說大戶,大戶跟我們有什麼關系?有的大戶比我們零售商還牛呢,大戶跟我們沒關系,就我們的水平,連小戶都搞不定,你搞什麼大戶?大戶是能把政府搞定的人,你還想把能夠搞定政府的人搞定,開什麼玩笑!搞定大戶想都別想,現在想想怎麼把散戶搞定,這是你的第一工作任務。

滯留在起點的個人能力

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但現在很多經銷商、代理商及零售商卻在農資變革浪潮下,依舊無動於衷,唯我獨尊,不是活在當下,而是任性的活在了昨天,個人能力滯留在了十年前的原始起點,你變或不變,我能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死磕到底。

例如,現在有一大部分經銷商現在跟零售商溝通的方式竟然還固執的靠打電話,僅靠打電話能精耕細作嗎?電話線能搞定農戶嗎?為什麼零售終端總是做不大,這就折射出現在很多農資經銷人的管理和經營能力就不及格,個人能力沒有隨著變化提升拔高,大勢之下,潮流暗湧,行業發生了變化,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遊戲規則發生了變化,一切都變了,如果你還傻乎乎的在堅持著以不變應萬變,還在肆意的用著老年機,那麼,下場隻有出局和淘汰。

利差空間被信息擠壓收窄

我們身處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生活在一個又一個網線編織的世界裡,我們的衣食住行用都被信息捆綁運轉,而傳統的農資盈利模式也逐步被信息擠壓收窄。

以往農資引以為傲的傳統盈利模式有兩種,壓貨和利差,但萬萬沒想到這種固化的贏利模式竟然在信息的面前被壓榨的那麼無力。

信息對稱了,買衣服有淘寶,打車有嘀嘀,吃飯輕點指尖送到家,生活的節奏和旋律被信息左右。

社交媒體的泛濫給原本傳統的農資營銷方式和贏利空間以沉重的打擊,固有的營銷模式被打破。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復雜事情簡單化,這也給農資經銷商代理商甚或零售敲響警鐘,傳統的營銷手段已經不能再適用新時代的農資環境了。

傳統的贏利模式,利差空間正在被信息對稱所慢慢蠶食,壓貨也不再是明智之舉,如果農資經銷商們還不趕緊參透這其中的利害關系,那麼,接下來的農資營銷隻會更難。

『快魚很可能吃掉大魚』

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市場的規律經常是這樣!然而在農資市場,『變』成了這個市場的主旋律,並非大魚的快魚,有可能將大而不快的魚吃掉。

所以在一個變革時代,最重要的是,借力順勢,把握市場新生事物,創新謀變,才能更好地生存和上位。

高速公路和信息物流幹掉了曾經風光無兩的批發市場;超市幹掉了小而美的櫥窗小店;喬佈斯的蘋果幹掉了高逼格的諾基亞;電商零售正在掠奪著蘇寧國美的市場份額;移動互聯幹掉了電信聯通。

就是說快魚抓住變的機會吃掉了大魚。

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顛覆的速度快到令人咋舌。

昨天的思路和觀點,可能明天我們就會被我們自我否認掉。

為什麼有些農資經銷商越做越困難,按照原來的思路,做法很對,沒有錯,然而基於它們對未來趨勢判斷的失誤,雖然努力,卻步步難行,於農資而言顛覆更是無處不在,傳統農資營銷急待謀與變。

傳統的營銷手段不能說完全被淘汰,隻能說是一個逐步邊緣化的手段,新的營銷玩法層出不窮。

那麼,農資經銷商該如何謀變?

破而後立,融入農資電商浪潮

談謀變,就不得不談電商,這一輪農資變革的主導力量便是『互聯網+』。

很多的經銷商思維是傳統的,不太願意接受農資電商,於是就有很多的理由來驗證農資電商必將失敗。

事實上,當你理性的思考,接受農資電商的時候,你就可以找到農資電商很多的可行性,隻是立場的轉換和思維意識的變化問題。

電商能解決什麼問題,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以後會如何發展,這樣的討論行業太多太多了,農資行業上半年的熱點也隻有農資電商。

首先你要去接受,才能去了解,去了解了,才知道要怎麼來做。

我所知道的經銷商轉型做農資電商已經不少了,諸如陜西富鉀農資的趙堃與京東農資電商緊密合作;青島厚天農資的王英奇、湖南田園牧歌的鐘瑛與田田圈合作;江蘇宿遷親耕田自己的農資電商渠道等等,還有很多經銷商與雲農場、農商一號、農一網等的合作。

抓住種植大戶和基地資源

去年,土地流轉和種植大戶被行業討論的最多,現在雖然說這個熱度降了一點。

但是,真正的種植大戶和種植基地卻是越來越多。

有很多經銷商還在想要不要做大戶和基地,因為初期他們服務大戶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大戶賒銷,大戶風險,大戶更多地要求等等。

在覺得困難時,就想淡化對大戶的服務。

這種思維一定是錯誤的。

毫無疑問,大戶和基地,經銷商是必須來做的,來服務好的,如果你覺得困難,就要好好地修煉內功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

因為未來一定是規模種植,不用考慮,所以大戶越來越多,如果你不具備服務大戶的能力,就隻能被淘汰。

另外,目前大戶和基地雖然有限,但是只要你服務好了這些大戶和基地,他們的影響力足以輻射到周邊的散戶。

那麼如何提升大戶服務能力?

要建立好一個團隊,實現公司化運營;要提高自己的服務設備,比如物流和藥械,購買和租用無人機就是個好的例子;要多下田,借力一線土專家資源,要真正的懂技術,技術服務一定是核心;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別再代理小公司或不正規公司的產品,要找可信賴的廠家資源,因為質量可靠的產品是基礎。

不做好大戶,也必將會被淘汰的,所以不管再難,不管用什麼手段要搞定大戶資源。

聚焦,將方案做到專而精

日本企業不怕中國企業大,就怕中國企業專而精。

同樣在中國的農資市場上,規模大的經銷商隨著形勢的變化可能會被淘汰,而專而精的經銷商卻能長久地活著。

隨著農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營銷失效,不妨來專註於一個作物,一個領域,被人記住。

最開始,你可能覺得,做一種作物市場小,但是你只要有信心將一種作物或病害做好,做大做成這個作物或病害市場的老大、專家,那麼你一定會迎來更大的市場,不用懷疑。

前提是,你必須沉下心來,做精做專。

有很多這樣的經銷商,臺州農資專註西瓜的陶維康、福建德勝植保專註茶葉的顏禧童、吉林人參大王徐懷友、河北農騰農業葡萄專家王進軍⋯⋯這樣的案例在全國很多很多!

如何來聚焦作物?通俗地說,就是做好當下的作物解決方案。

我們都知道全程的作物解決方案很難,那麼就細分。

如作物營養解決方案,作物某個節點的解決方案,作物植保解決方案,一一做透。

這裡我們說的不是全程,是和全產業鏈有區別的作物解決方案。

在這個方案裡,選擇最合適的產品,就是考慮成本、效果等因素下來的性價比最好的方案,一定不是好產品的簡單組合。

針對某單一病害也是,當然是那種比較難防治的病害,別人解決不了,你能解決,這樣你也會有自己不被搶去的市場。

聚焦,再聚焦,做到專而精,這不隻是轉型期的出路,這適用於任何一個時期。

真正讓農民省事賺錢

經常會有人把全程作物解決方案和全產業鏈混到一起,我認為是不對的。

作物解決方案應該是定位於種植,而全產業鏈才是真正的從種到防治到收到走向市場,一體化的服務。

這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是經銷商的出路之一。

但是做全產業鏈的,一定是有實力的經銷商,能夠整合各方資源的經銷商。

傳統的農藥、種子、化肥等農資,藥械農機等設備,專業化的服務隊伍,農產品的收購與加工渠道,甚至種植上遊資金的整合等等。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企業很難做,隻有那些大的經銷商平臺才能做的好。

我們的農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增產卻不增收,因為沒有好的產品銷售渠道,市場價格有時偏低,結果還賺的更少。

其實,如何讓農民和客戶相信你?我們可以說出來一堆的東西,但是都是廢話,隻有一條,就是讓農民省事賺錢,讓你的客戶省事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