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好萊塢大片是如何賺錢的!。

交流溝通請添加

小編微信:TMBB1000

從電影產生開始,好萊塢就開始靠大制作來賺大錢。

像《亂世佳人》、《賓虛》和《埃及艷後》這樣的電影,就憑借著電影畫面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然而,現代意義上的第一部『大片』是1975年的《大白鯊》。

它不僅打破了票房紀錄,還創造了如今所熟知的夏季大片。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一直試圖完善這一模式,並為此大大增加了這類電影的制作和推廣成本。

想知道制作和發行一部好萊塢大片的平均成本是多少嗎?那就讓我們一起開啟認識好萊塢大片成本和收益之旅吧~

01

第一大成本—拍攝預算

考量一部電影的發行成本,首先需要看電影公司拍攝一部電影的成本《即電影的預算》。

在電影行業中,這通常被稱為『底片成本』《Negative Budget》,因為這是用來制作電影第一個版本的成本《過去為膠片底片》。

這其中包括:

  • 開發—得到最終的劇本

  • 前期制作—建立團隊和拍攝計劃

  • 制作—拍攝電影

  • 後期制作—剪輯、視覺特效、聲音設計和音樂

開發—得到最終的劇本

前期制作—建立團隊和拍攝計劃

制作—拍攝電影

後期制作—剪輯、視覺特效、聲音設計和音樂

這個成本包括了大部分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工資,但不會包含支付給關鍵人員,如導演或主演的全部費用。

因為導演或主演可能會根據電影的票房成績得到額外的片酬《稱為『權變片酬』,Contingent Compensation》,或者在支付完所有應付的酬勞後,獲得剩餘的一部分錢《稱為『利潤分成』,Profit Participation》。

近幾十年來,電影預算的增速已經遠遠高於通貨膨脹率。

從1995年到2004年的十年間,有60部耗資超過1億美元的好萊塢電影發行。

在這之後的10年裡《2005-2014年》,上升到了197部。

電影公司發現自己呈現一個螺旋式的增長趨勢,大片的制作越來越昂貴,他們就需要在營銷上花更多的錢來抵消風險。

因為,他們需要確保他們的電影是本季度最大的影片,從而導致預算增加,惡性循環。

許多人認為這種循環不會持續下去,幾年前一些業內研究人員認為即將發生大的變化《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也都預言了行業的『內爆』》。

最終,好萊塢也似乎控制住了電影開支,2014年和2015年各隻有21部預算過億的電影,遠低於2011年創造的34部影片的最高紀錄。

02

挖掘大片電影的預算規模

盡管在行業內這是一個秘密,但一部影片的總預算經常會泄露出去,在網上也很容易查到《比如用google搜索『《侏羅紀世界》的預算』,就能查到該片的制作成本高達1.5億美元》。

網上提供的信息通常夾雜著泄露出去的真實數據和行業專家有理有據的猜測。

電影公司往往試圖隱瞞電影的真實成本,以便表現得更節儉、更聰明或更能掌控。

但90%的影片的真實成本高於維基百科上線上的預算,隻有3部片子的真實成本低於維基百科上所公佈的數據。

這90%的好萊塢大片實際花費比維基百科上的數字高出1900萬美元《即高出12.5%》。

作為參考,這些大片的平均預算約為1.5億美元。

03

制作電影的其他成本

制作和發行電影所涉及的其他一些成本包括:

★ 營銷

可以說,好萊塢大片的成功更多依賴於營銷策略,而不是電影制作的藝術水準。

這是除預算以外最大的成本構成部分。

大多數好萊塢大片在影院上映的時間隻有一至兩周,所以電影公司需要盡最大限度給電影做宣傳,提高電影的知名度,以確保更多的人在這段時間前去觀看。

★ 拷貝

提供給電影院播放的影片拷貝。

曾經這些拷貝都是35毫米的賽璐羅膠片,但如今,大多數國家使用一個帶有特殊編碼的數字硬盤《DCP》,這意味著硬盤可以提前運送給電影院。

但電影不會在正式上映前被觀看,因為可以設置復雜的權限,隻允許在特定時間放映或在特定的數字放映機上放映。

此外,還需要制作其他形式的電影拷貝,以提供給第三方分銷商和放映商。

★ 剩餘酬勞

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工會與好萊塢制片廠達成協議,確保他們從電影產生的票房收入中獲得額外的報酬。

★ 融資成本

包括借款拍攝電影的成本《利息和經紀費用》和貨幣兌換成本《海外拍攝》。

★ 間接費用

電影公司向自己所制作的電影收取間接費用,包括工作人員在項目上花費的時間,以及電影公司品牌下的運營中所應得的收益。

根據以下數據,可以看到平均成本的細分如下:

下面是對主要成本構成的進一步解讀:

★ 營銷成本

人們常說,為好萊塢電影的營銷成本可能高達電影預算的兩倍,然而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根據本次調研,1億美元以上的電影,平均預算約為1.5億美元,平均營銷總支出約為1.2億美元《隻有預算的81%》。

如果以電影制作成本和營銷相加的總成本的百分比來表示,市場營銷平均占成本的29%。

在之前的統計數據中,營銷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最大的電影為40%,最低為24%。

一部電影的拍攝預算越大,營銷占總成本的比例就越小。

這看起來也許很奇怪,因為我們通常將大成本電影與大營銷預算聯系在一起。

但是,一旦制作一部超過1億美元預算的電影,就意味著營銷策略已經飽和了,所以即使把電影的拍攝預算翻倍,營銷成本也不可能翻倍。

★ 實物交割成本

為影院制作和運送影片拷貝的實際費用平均為6780萬美元。

判斷正確的拷貝數量是電影公司需要做的一個關鍵工作。

如果他們訂購的拷貝太少,那麼影院將可能不得不在電影上映的前幾周就將顧客拒之門外。

如果他們超額訂購,那麼他們的成本也會增加,留下大量未售出的備份。

大多數備份都是可以退貨的,這意味著如果電影公司過多的訂購拷貝,則需要自行承擔。

2005年,夢工廠高估了《怪物史萊克2》的銷量,損失了500萬部拷貝的成本。

這導致夢工廠公司最終比季度盈利目標低了25%,股價也因此下跌。

★ 利潤分成

平均1億美元以上的好萊塢大片將花費3660萬美元作為權變片酬和利潤分成。

受益人一般是制作電影的關鍵人員——即導演、制片人、編劇和主要演員。

對於電影公司來說,給這些人分成是避免票房不佳的方式,同時也能夠合理地延遲付賬的時間。

如果一部電影的表現遠超預期,核心人員也通常會通過『利潤分成』來增加收入,分享成果。

而很多電影公司為了避免支付這部分費用,會采用一些手段來制造虧損的假象。

2010年,《哈利波特》第五部的利潤分成報告泄露,在電影上映兩年後,華納兄弟聲稱該片損失了1.67億美元。

其他類似情況的電影還有《指環王》系列《全球影院總票房近30億美元》、《我的盛大希臘婚禮》、《蜘蛛俠》、《絕地歸來》、《來美國》、《華氏911》和《阿甘正傳》等。

在這份調查中,『利潤分成』最多的電影給到了18%。

值得注意的是,當人們越來越了解了電影公司的運作方式後,許多大牌要求的不僅僅是『利潤分成』,大牌明星會要求『先期總票房協議』的分成交易,這樣他們就能從賺到的每一美元中分得一杯羹,並在扣除成本之前就進行計算。

平均來說,即使是虧損的電影也仍將5%的收入支付給核心人員,而盈利的電影則平均將9%的收入支付給核心人員。

04

好萊塢大片是如何賺錢的?

每一部預算在1億美元以上的好萊塢大片平均成本為4.17億美元,因此必須有可觀的收入才能實現盈利。

幸運的是,好萊塢非常善於通過電影榨取每一分錢,並確保目標觀眾都能觀看。

在看具體的數據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一部電影的賺錢之旅。

電影可能是從電影院開始收益的,但影院並不是唯一賺錢的渠道。

電影到達每一個新的平臺都被稱為『發行窗口』(如:DVD、電視等)。

★ 影院

一旦投入了時間和費用去制作一部大片,就會想要確保你選擇的上映周期能夠利益最大化。

所以電影公司會仔細計劃每一部電影的上映策略。

電影公司會提前宣佈在影院上映的日期,讓觀眾提前開始期待。

比如華納兄弟就提前1411天宣佈了《天雷地火》的上映日期《該片在美國的上映日期是2020年4月3日》。

★ 航空公司和酒店服務

在影院上映後,電影將出現在各大飛機航線上和酒店的點播付費《PPV》服務上。

當然,大多數人需要等待第三個窗口——家庭娛樂。

★ 視頻點播

電影業希望通過視頻點播來取代曾經輝煌的DVD。

近年來,票房前100電影的DVD和VOD發行時間差已經大大縮短。

2009年,視頻點播用戶在DVD發行後平均需要等待74天,但是2014年,隻需要等待14天。

★ 電視

是英國電影最大的單一收入來源,這主要由於近年來DVD市場的不景氣。

好萊塢電影公司與廣播公司達成一種協議,在一定時期內將預支固定的費用來購買他們所有的電影。

這種方式為電影公司提供了可靠的收入,也為廣播公司提供了穩定的熱門新內容供應。

起初,電影在付費頻道《也就是所謂的『付費電視』》播放,然後再轉向免費頻道。

一些付費電視頻道會額外支付一些費用,來獲取DVD或VOD形式出現前的播放權。

因此電影公司需要仔細地設計出一種能使利益最大化的發行模式。

★ 商品消費

好萊塢大片的最後一個主要收入來源是商品的消費。

電影公司授權使用電影中的各個元素《如:角色、物品》的權利。

其中一個部分是植入式廣告,即電影公司向品牌方收費,讓他們在電影中展示自己的產品。

《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幹貨》

有時候以現金結算,但更多時候是一種節省預算的方式來免費獲得需求的元素,比如邁克爾·貝和福特汽車達成了協議,福特汽車將免費為他的電影提供汽車。

05

好萊塢大片能賺多少錢?

下面來看看這些大片每一種收入來源的占比:

★ 影院

影院是電影最大的收入驅動因素,盡管可能不是最賺錢的。

平均每部電影在北美《即美國和加拿大》能獲得1.299億美元的票房,在海外能獲得2.433億美元的票房,總票房收入為3.732億美元。

人們經常會在新聞中聽到類似的數據《比如『1億美元的電影總票房為3.73億美元——多麼成功啊!』》。

然而,在電影公司獲得這些收入之前,需要先扣除兩大成本——影院的份額和銷售稅。

計算下來,電影公司平均能獲得了53%的本土票房收入和41%的海外票房收入。

除去這個,再除去9800萬美元的營銷成本,隻剩下7000美元《即收入的42%》。

★ 家庭娛樂

1億美元預算的好萊塢大片平均能通過家庭娛樂窗口收入1.343億美元,利潤率高於影院、家庭視頻渠道,平均營銷支出需要2190萬美元,營銷後的利潤率為84%。

當然,這種渠道的制作成本較高,但平均成本也隻需要3050萬美元。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公司對DVD銷量的下降如此擔心。

★ 電視

1億美元預算電影的平均能通過電視渠道收入8690萬美元,而且幾乎沒有直接成本。

電影公司仍然會收取發行費來彌補他們投入的時間和律師費用,但這與影院和家庭網的營銷和制作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在北美,付費電視窗口的收益略高於免費電視《平均為1460萬美元,免費電視為1330萬美元》

★ 視頻點播

幾乎一半的大片電影通過點播獲得的收入不到總收入的1%。

電影公司在建立正式的視頻點播業務方面進展緩慢。

2011年以來發行的電影中,僅有4.1%的收入來自視頻點播。

★電影周邊銷售

每部電影平均通過此渠道產生1150萬美元的收入。

但是其中的分配非常不平衡,隻有三分之一的電影通過售賣周邊產品和廣告入獲得了超過100萬美元的收入,幾乎三分之二的電影中的商品銷售收入僅來兩部大片,好萊塢最賣座的大片在商業推廣上能獲得高達預算一半的收入。

★航空公司和音樂

這種渠道的收入是非常微薄的(平均每部電影僅能獲得270萬美元),但是這種渠道幾乎沒有任何成本產生。

06

好萊塢電影到底能賺錢嗎?

在數據中現實的29部好萊塢大片中,14部盈利,15部虧損。

在數據中,規模最小的電影《即預算在1億美元到1.25億英鎊之間的電影》的盈利記錄最差,隻有三分之一賺錢。

預算最高的電影《2億美元以上》有四分之三是盈利的。

所以,與其看單個電影,不如看整體。

假設投資者對數據中所有的電影投入成本的1%來獲得總收益的1%。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假設電影公司向你坦白所有相關數據。

以下是全部29部好萊塢大片《預算超過1億美元》的財務數據:

  • 總預算:43.7億美元

  • 總成本《包括預算、營銷和所有其他成本》:115.2億美元

  • 總收入《來自所有收入來源》:119.5億美元

  • 所有電影的利潤總和:4.289億美元

  • 平均每部電影的利潤為1480萬美元

總預算:43.7億美元

總成本《包括預算、營銷和所有其他成本》:115.2億美元

總收入《來自所有收入來源》:119.5億美元

所有電影的利潤總和:4.289億美元

平均每部電影的利潤為1480萬美元

這意味著投資者將花費1.152億美元,得到1.195億美元,最終獲得430萬美元的利潤《即利潤率僅為3.7%》。

但是在投入資金和收回利潤的時間之間有延遲,所以也可能會因為通貨膨脹而失去這個『利潤』。

如果投資者把同樣的錢投資到一家標準的高街銀行,每年能獲得3%的利息,10年後,你的1.15億美元將變成1.56億美元《增長35%》。

所以更可行的方式是在這些電影中作出預判和選擇,而不是從所有電影的收益總額總數中抽取1%。

讓來看看每一部電影的利潤是如何分配的:

所以,如果你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到『電影1』中,那麼你將獲得122%的收入(即1.195億美元的投資獲得2.653億美元的收入)。

但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去預估一部電影的成功呢?

好萊塢目前雇傭了最聰明、最見多識廣、最註重利潤的人,專門去制作影,但是他們的電影依然有一半是賠錢的。

淘夢公眾號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

歡迎點在看、轉發、贊賞~

《國際電影節申報服務》

掃碼咨詢

👇👇👇

導演線下課

《短片導演創作實訓營》第二期

掃碼報名中

👇👇👇

導演線下課

《AFI導演視聽語言課》

掃碼報名中

👇👇👇

制片人/導演線下課

《海外電影節參賽、創作與銷售》

掃碼報名中

👇👇👇

戳「閱讀原文」

有專業實用的影視課程,改變從學習開始!

優質內容需要你的”點贊”&”在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