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社群的賺錢可以是百萬級用戶後的賺錢接入,也可以是100人就開始轉化,形式方法很多,隻是賺錢真沒不容易。
因為在社群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而賺錢是在這些不確定中,不斷去測試,調整,確定出適合社群的個性方式。
太多人隻看到『社群賺錢後』,而忽略了『社群賺錢的背後』。
社群的賺錢過程缺失,堅持付出深度運營的社群並不多
社群的進入門檻其實不高,很多公司可以很快的建立了基礎社群後,就實現第一次賺錢,隻是持續賺錢就會出現瓶頸。
接著就很直觀的將原因歸結為缺少了流量,社群人數不夠大。
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呢?『用戶是不是需要賺錢行為的教育』,『現在賺錢的產品是不是適合社群的』,『賺錢的方式是不是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小圓曾運營過一個基於興趣聚集的女性社群,當用戶很活躍的時間點,銷售接入了廣告主業務,在社群中進行了粗暴的廣告銷售行為,強制社群內的用戶必須參與品牌的活動,並且一天好幾次的發佈廣告語/廣告圖到社群中。
跟預想中一樣,社群中的用戶非常反感,有的要退出,有的在埋怨。
那時,小圓並沒有要求廣告撤銷,我知道,這是一次賺錢必經的過程。
要做的事情是,跟廣告主一起調整內容,將通發的廣告改成是為社群特定用戶定制的廣告,慢慢的用戶開始接受,並且在修改規則之後,用戶竟然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了。
社群賺錢那麼難,其實是缺失了賺錢的過程,一個讓賺錢為社群定制跟融合的過程。
小圓曾運營過一個基於興趣聚集的女性社群,當用戶很活躍的時間點,銷售接入了廣告主業務,在社群中進行了粗暴的廣告銷售行為,強制社群內的用戶必須參與品牌的活動,並且一天好幾次的發佈廣告語/廣告圖到社群中。
跟預想中一樣,社群中的用戶非常反感,有的要退出,有的在埋怨。
那時,小圓並沒有要求廣告撤銷,我知道,這是一次賺錢必經的過程。
要做的事情是,跟廣告主一起調整內容,將通發的廣告改成是為社群特定用戶定制的廣告,慢慢的用戶開始接受,並且在修改規則之後,用戶竟然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了。
社群賺錢那麼難,其實是缺失了賺錢的過程,一個讓賺錢為社群定制跟融合的過程。
社群賺錢很迷人,不僅僅是賺錢的投入產出比誘人,更因為賺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意外驚喜,包括:口碑、裂變、復購等等。
但是社群賺錢的運營門檻非常高,需要掌握和理解社群賺錢背後的運行規律。
社群的賺錢不僅僅是聚集足夠多的人就可以實現的,還要涉及到很多問題。
包括:大家為什麼加入這個社群?社群為用戶提供什麼價值?這個價值可以促使大家付費嗎?怎麼讓付費後的用戶持續在社群內活躍?用戶願意把社群分享到外部嗎?這些都是跟社群用戶的轉化、持續的黏附、新用戶的加入等等賺錢條件息息相關。
社群的賺錢除了人,還需要什麼
一個人多賺錢卻不好的案例:
社群只要有人就能夠賺錢嗎?嗯,一定程度上可以這麼說。
但是小圓在這裡分享一個案例。
小圓曾經作為廣告主去投放過兩個社群,一個社群的用戶量非常大,知名度也很高,也佈局了社群矩陣。
一個社群僅僅隻有8個200人不到的微信群,主要基於線下社區聚集。
在投入了相同的內容的情況下,最終200人不到的微信群的轉化竟然超過了那個知名大社群,要知道大社群投入了好幾個用戶渠道做推薦。
小圓曾經作為廣告主去投放過兩個社群,一個社群的用戶量非常大,知名度也很高,也佈局了社群矩陣。
一個社群僅僅隻有8個200人不到的微信群,主要基於線下社區聚集。
在投入了相同的內容的情況下,最終200人不到的微信群的轉化竟然超過了那個知名大社群,要知道大社群投入了好幾個用戶渠道做推薦。
① 用電商的方式賺錢社群
瘋蜜 Live for me
最初級的社群賺錢方式是,聚集用戶組成社群,然後裡面推銷某個產品,這有點類似B2C。
隻是對於社群的用戶而言,加入到社群的主要訴求並不一定是購買產品,消費可能隻是加入社群的一個附加行為。
那如果把這種附加的行為變成加入社群所追求的價值,那會不一樣嗎?如果讓社群中銷售的產品變得『特別』『有價值』,通過結合社群的用戶需求來定制,情況會不會不一樣呢?
因為工作接觸的原因,小圓很早就在關注『瘋蜜 Live for me』這個社群。
這是一個定位為高端女性的社群,就是聚集有錢、有閑、有追求的女性做點『特別的事』。
社群從征集100位顏值高、有錢的女性開始,然後開始接入一些高端產品的銷售,之後還有一些定制的產品,接著有了『小黑膜『這個自創的品牌。
另一階段的賺錢是做會員制,眾包眾籌,C2B商業模式…..用升級的電商營銷方式接入到社群中,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要,讓賺錢成為社群的一個重要價值。
從一項任務變成一項價值,這還需要把握用戶的心理選擇跟變化,例如一個社群內,直接提出一款優惠價1000元的產品,最終付費的用戶會少之又少,甚至還傷害社群的氛圍。
但是,如果告訴大家,會員可以一起來定制某款產品,只要是會員就可以優先體驗,並且可以享受產品銷售帶來的利益,但是會員費用需要1999元,可能就會有用戶開始動心了。
② 用戶為社交付出成本
吳曉波書友會
用戶在社群中頻繁的互動,是成本投入的過程,包括時間、精力、金錢。
在社交發起,打散,重組的過程中,可以切入相應用戶賺錢刺激。
社交賺錢的方式可以是付費圈子,也可以是付費互動。
社交過程中,內容的作用非常大,特別是具有辨識度的IP。
小圓了解的社群案例中,吳曉波頻道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另外基於IP的賺錢延伸,他們還做了蠻多有參考意義的探索。
首先基於『吳曉波』這個IP聚集了一圈書友。
書友群在線上線下活動的刺激下不斷變大,並且開始分化出不同的興趣圈。
這是很多社群會經歷的過程,這時候通過一些好玩的活動項目,進行興趣組的重組,包括旅遊、創意、創業等等,然後在重組的興趣圈內實現相應的賺錢,例如慈善活動、咖啡廳改造等等。
社群其實很適合孵化C2B,甚至還可以出現C2M,C2C。
通過社交互動的方式,推動一群人不斷重組,然後在重組過程中或重組後進行賺錢。
賺錢的載體在社交的過程中會變得更加豐富,不僅僅是消費,還可以是一次好玩的活動,一次工程等等。
② 佈局更多維度的賺錢
羅輯思維
社群是隻適合擁有一個的賺錢價值,還是可以不斷延伸更多維度呢?實際情況是,單個社群賺錢的價值產品,會在運作一段時間後慢慢出現疲態。
當然這不一定不代表這個產品不可以持續運作,隻是這個疲態的時間,需要更多維度的賺錢價值來過渡。
一個不得不說的社群賺錢的案例就是羅輯思維,羅輯思維賣過各種各樣的東西,也有嘗試過各種賺錢的方式。
賣書、會員收費、產品定制、拍賣廣告、得到……每一個賺錢的嘗試,其實都是在挖掘社群用戶的不同場景需求。
社群賺錢也需要做矩陣佈局,推動賺錢的價值能夠滿足用戶在社群內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從產品轉化,到社交持續推動,再到佈局多維度的社群賺錢。
這些賺錢的過程,也是社群不斷進化跟完善的過程。
社群難免會走向消失的那一天,特別是當願意為其付出成本的價值慢慢消失的時候,社群會更快速的走向消失。
而社群的價值維度不斷新增的過程,也是社群賦予新生的過程。
社群跟賺錢,本來就是一個互相牽引的關系。
換個角度理解社群賺錢社群的搭建是整個商業運作的重要部分
社群賺錢什麼時候開始?賺錢的轉化怎麼做起來?其實,這都僅僅是從運營經理的角度出發去理解。
如果換種角度呢?當把社群看成是商業賺錢的其中一部分的時候,那社群賺錢的方式就會拓寬很多。
很多企業在商業化運作的過程中,不一定開始就建立社群,社群可以是後期用戶不斷沉淀產生的結果,也可以是後期反哺銷量的方式。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需要讓社群走在產品銷售之前,例如讓成本優化的C2B。
社群不隻是獲取粉絲的一種手段,當社群跟整個商業運作結合起來,也可以成為連接企業各個商業賺錢環節的重要方式。
通過社群用戶的行為變化跟蹤,可以影響到企業渠道佈局的決策,一定程度上還能夠讓渠道抵禦客觀市場出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
社群也可以讓企業的營銷策略優化,傳統的營銷策略是根據渠道的預測,生產並推銷產品。
而社群用戶的存在,可以讓企業很多待投入生產或者待確定的營銷策略會改變,並且還可以衍生出各種新的營銷方式。
當社群成為整個商業運作的其中一個環節,社群的存在的意義跟賺錢的方式將會更靈活多樣。
超級社區立足於社區,以鄰裡社交為紐帶,聚合線上線下共享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可靠的商品和服務。
想了解、加入超級社區的小夥伴們,可以點這裡
點『閱讀原文』,在線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