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調查丨與Siri本質相同的GPT,是chat還是cheat?

風口財經記者 呂華

圍觀了兩個多月ChatGPT的爆火之後,中國AI市場終於盼來了國產版ChatGPT的『好消息』。

ChatGPT,是由美國初創公司OpenAI開發、並於2022年11月30日上線的對話式AI模型,能實現回答問題、撰寫文章等指令,上線短短5天,用戶量即超過百萬,兩個月後,月活用戶已突破1億,是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

隨著ChatGpt的全球走紅,『坐不住』的科技巨頭們紛紛躬身入局:2月7日,百度正式官宣,將在3月份完成其ChatGPT產品文心一言的內測,面向公眾開放;同一天,谷歌也表示將在未來幾周推出實驗性對話式AI《人工智能》模型Bard;2月8日,微軟隨即宣佈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最新版本Bing《必應》搜索引擎和Edge瀏覽器。

『科技巨頭們的入場恰恰能夠說明,ChatGPT在核心技術層面並沒有顛覆性創新』國內一家頭部科技公司總工程師劉昊向風口財經表示,何為ChatGPT技術的底層邏輯?其被復制的可行性有多大?在中國如何實現ChatGPT的商業化落地?記者通過與幾位業內專家、學者的對話一一解答。

顛覆性搜索體驗≠顛覆性技術創新

輸入問題,得到回答。

人類與機器的類似對話並不是什麼新鮮形式,可為什麼偏偏ChatGPT如此受歡迎?

記者帶著疑問體驗後發現,和市面上現有的語音助手相比,ChatGPT的功能更為強大和靈活,更適合處理各種復雜問題。

例如,除了撰寫代碼、解數學題等理性作答之外,ChatGPT還在模仿某人口吻、談論主觀看法等感性問題的作答上處理得遊刃有餘,這就使得它比普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更加像『人』,成為兼具『智商』與『情商』的存在,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可謂顛覆性的。

風口調查丨與Siri本質相同的GPT,是chat還是cheat?

『要達到這種極佳的用戶體驗,至少在兩個方面,ChatGPT 是足夠優秀的,一是它強大的學習《計算機通過輸入的樣本數據進行調整參數、輸出答案》能力,二是它所處理的龐大的數據量』劉昊向風口財經記者解釋,對於ChatGPT 這種生成式人工智能來講,強大的學習能力來自於大規模的、海量的文本數據訓練,通過對其不斷地監督學習、人工糾錯、強化學習進行對話模擬,最終形成越來越接近於人類語言的語言模型。

『ChatGPT的本質就是一款語言模型,其核心技術並沒有顛覆性創新,這與我們熟悉的siri、小愛同學是一樣的』劉昊試著用更為通俗的例子來解釋,『區別就在於,ChatGPT的學習能力更強,處理的數據量更大,而siri、小愛同學的學習能力、數據量都要差很多,相當於一個是大學生,一個是幼兒園小朋友』

道理都能懂,隻不過『幼兒園小朋友』要想達到『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想想都不太容易實現。

劉昊表示,人工智能學習能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硬件和軟件,而芯片、算力、算法又直接決定了軟硬件的發揮。

『目前在技術方面,國內外發展水平仍有一部分差距』劉昊坦言。

『當前國內還沒有看到能夠和ChatGPT相提並論的算法』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的表達則更為直接,他表示,ChatGPT並不是一蹴而就,當前國內廠商面臨著算法優化能力有限、算力成本過高、數據質量不好三大瓶頸,對於初創AI企業來說,這筆投入值不值得,又是另外一個話題。

ChatGPT的商業之路:替代還是輔助?

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ChatGPT之所以能夠讓人如此瘋狂,更多是因為它可能提供的豐富的消費互聯網應用場景,由此帶來的『錢景』使整個AI產業看到了一絲曙光。

根據Gartner曲線,一項新興技術從萌芽走向市場成熟,需要經過市場泡沫的產生與破滅。

而從2020年開始,業界認為AI產業已經進入泡沫破裂的『死亡之谷』。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目前AI產品的應用主要集中在B端《企業用戶》和G端《政府用戶》,這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限制了AI產品的市場擴張。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曾表示,未來AI要取得革命性的盈利突破一定是在C端,而此次ChatGPT在觸達形式、場景上的創新,無疑會為解決AI產業的C端盈利焦慮提供良好的借鑒。

盤和林告訴風口財經記者,ChatGPT是算法和數據積累後的成果,隨著數據積累越來越多,ChatGPT主要功能可能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輔助工作,例如幫助人類寫文案、寫代碼,另一個是AICG《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就是替代人類創作內容。

劉昊也認為,ChatGPT的商業化路徑最早會在一些輔助類工作方面落地,例如政企辦公、智能客服或者一些常規性的公文寫作等等。

同時,劉昊強調,ChatGPT所完成的工作本質隻是對人類現有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並不能真正代替人類思維完成創造性工作,因此即便將來ChatGPT能夠滲入到各行各業,在很多場景應用中仍然存在劣勢與缺陷。

盤和林則從更加長遠的角度去考慮ChatGPT的商業化發展路徑,他表示:『限制ChatGPT的,一個是算力成本,運行ChatGPT需要比較高的算力,那也就意味著未來應用會要收費,而收費會讓用戶興趣度降低。

另一個是應用普及度,很多算法會選擇開源,但開源又會限制企業盈利能力,也會限制普及度』

危險的創新:chat還是cheat?

英國著名學者大衛·科林格裡奇曾在『科林格裡奇困境』理論中指出: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帶來相應的進步,但在許多情況下,它也會引起另一種問題。

ChatGPT固然實現了科技的革新,但也有可能帶來法律、安全、倫理風險,甚至滋生犯罪。

據了解,國外不少學生已經開始使用ChatGPT代替自己撰寫論文。

據在線課程供應商Study.com面向1000名18歲以上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每10個學生中就有超過9個知道ChatGPT,超過89%的學生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業,48%的學生用ChatGPT完成小測驗,53%的學生用ChatGPT寫論文,22%的學生用ChatGPT生成論文大綱。

『利用ChatGPT代替自己進行寫作業、寫論文的行為都屬於欺騙』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向風口財經表示,對此,權威學術期刊《科學》、《自然》都已發文明確表示:AI不能成為作者,如有違反,將造成科學不端行為。

此外,翟巍還強調,ChatGPT會涉及到對個人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需要符合國內法律法規要求。

例如,通過這塊軟件,可以分析出國內各行各業公眾感應趣的話題等,從而對國內各行各業公眾進行分析,這對中國可能導致潛在的經濟風險。

『ChatGPT是具有革命性創新特征的新產品,它可能導致搜索引擎、文書撰寫等眾多現有行業崩解、消亡,從而產生一系列倫理問題』翟巍坦言,因此他建議:社會各界應盡快為ChatGPT以及相似產品的發展建章立制,設立具有前瞻性和約束性的基本倫理標準;逐步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將ChatGPT的功能開發、適用場景、迭代升級逐步納入監管范疇;預估ChatGPT類產品的深遠影響,及時調整宏觀產業格局,為可能被ChatGPT類產品替代的若幹行業的消亡制定預案。

『從長遠來看,ChatGPT的廣泛應用是大勢所趨,我們需要審慎監管,趨利避害,防范它的負面效應,並最大限度發揮它的正向效應』翟巍表示。